我们常常在现实生活中听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四句话听起来不过一些“空空色色”在颠来倒去地说,很多人都很难理解这四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这四句话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里的经文,讲的是事物的自性,也就是空性。空是大乘佛法中最根本的原理,也是众生转凡入圣的关键所在。佛陀对世人讲法说空,就是要让众生看破尘世的所有迷障,转凡入圣。佛家所说的空大体上有以下两层含义:
首先,“一切诸法性本自空。诸法空性才是一切法之性。有佛来人间,诸法是空性,无佛来人间,诸法也是空性。”意思是说,世间一切的法本来就是空性,不管有没有佛在人间传法救世,都不能改变“诸法空性”这个事实。由此可见,诸法空性并不是佛或什么神、人的创造,是万事万物本来的属性。正如《大般若经》中所说:“一切法一性非二,当知诸法一性,即是无性;诸法无性,即是一性;如是诸法一性无性,无造无作,若菩萨摩诃萨能如实知,诸所有法,一性无性,无造无作,则能远离一切执著。”这段经文看上去玄之又玄,其实无非是在告诉我们两件事,一是世间一切法都是空的,虚无的,连法本身都是无、空的。二是告诉我们,要想达到这种空灵、不造作的境界,就只有远离一切执著。
其次,佛家常说的空,是要破除众生所有虚妄的执著。正是因为众生对世间的一切诸法样样执著,所以众生才会有生死轮回。佛家向众生宣扬空性之道,就是为了让众生去除对一切诸法的执著,一旦能够做到对世间诸法不执著,我们内心所具有的菩提自性就会无束无缚,无惑无动,得到光明自在,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自得解脱。
我们常听到的“色不异空”,意思就是当我们没有声色、利益的贪恋,也没有五欲、尘劳的贪恋,就出离了凡夫的境界。“色”是一切有形有相有质碍的实体,一切物质形态,空与之相对,是无形无相的虚空,放眼世界,我们所看到的天空、大地、河流、屋舍、人畜等等所有一切的实体都是“色”。而“空”则是一种不落任何思想观念、任何思维架构、理论的窠臼的状态。色与空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色”存在于“空”里,空也存在于色里,所以佛家才会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因为色与空原本就是一体的。
但是,我们扪心自问,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放下尘世间的种种色呢?我们总是想要的太多,又总在抱怨得到的太少,内心藏着的名利欲望如此宏大,如果不将这些凡夫境界里的种种声色全部放下,进入那无形无相的虚空之中,那么只有大海,才能容得下我们的宏大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