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在得失之中无法平衡自己,就会陷入无休止的烦恼

我们常常因失去而郁郁寡欢,也因得到而欣喜不已,而这两种心态会直接导致我们的浮躁。人生不会总是在失去什么,也不会总是在得到什么,有失有得是一种规律,我们应该坦然地面对得失。

在一列飞速行驶的火车上,一位老人不慎将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下去一只。正当周围的旅客无不为之惋惜时,不料老人毅然把剩下的那只也扔了下去。众人大惑不解,老人却坦然一笑:“鞋无论多么昂贵,剩下一只对我来说就没有什么用处了。把它扔下去就可能让拣到的人得到一双新鞋,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这位老人看似反常的举动,体现了他清醒的价值判断,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果断放弃。这种坦然面对失去的豁达心态,令人顿生敬意,也令人深思。

一般来说,人们总是习惯于得到而害怕失去。尽管“有得必有失”的道理人人皆知,但人们依旧认为得到了可喜可贺,而失去了则可惜可叹。每有所失,总要难受一阵,甚至为之痛苦。

人生苦短,为了不虚度光阴,使生命尽可能卓越,我们的确应该追求得到,努力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业绩。然而,我们也应该正确看待失去,学会忍受失去。为了成就一番事业,有时不得不失去一些感官的享受;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主要人生目标,有时不得不“丢卒保车”;尤其是为了不玷污自己的人格,有时不得不失去一些利益,比如金钱--那种靠出卖良心或尊严就可以得到的金钱。

若想坦然面对失去,就需调整心态,首先要面对事实,承认失去。得到和失去其实是相对的。为了得到,需要失去,因为失去一些,可能意想不到地得到了另一些。人们平常在安慰丢东西的人的时候总是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事实正是如此。与其为了失去而懊恼,不如全力争取新的得到。应该明白的是,有时失去并不一定是损失,而是放弃,是奉献,是大步跃进的前奏或序曲,这样的失去,不也是一种得到吗?

坦然地面对失去,不是像有些人那样自我姑息,也不是像某些人那样“看破红尘”,碌碌无为地苟活。坦然面对失去,就是胸襟更豁达一些,眼光更长远一些,经常为自己整整枝,打打杈,排除那些不必要的留念与顾盼,以便集中精力于人生的主要追求。这样,大而言之,有益于社会;小而言之,有益于自己。

一个人若能将个人的得失置之度外,便可宽心自如地对待周遭的人与事,时时从大局着眼,从长远利益考虑问题,这才是聪明的选择。我们要尽可能做到: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人生得与失,都付笑谈中。有了如此轻盈的心态,我们就不会为人生的得失而苦恼,这才是我们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