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是自律的最高层次

       “慎独”一词,出自秦汉之际儒家著作《礼记·中庸》一书:“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最隐蔽的东西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有道德的人在独处时,也不会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对“慎独”的通俗理解是:谨慎独处,在没有别人在场和监督的时候,也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道德的事,不做违纪违法的事,不做违背良心的事,这就叫做慎独。

       所谓慎独,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的时候,能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保持清醒。不要认为隐藏的和危险的过失,就可以去做,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当独自一人时,同样要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自重自爱,把握住自己。

       慎独要求我们做到“三个一样”、“三个如一”,就是说的做的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言行如一,心口如一,始终如一。

       孟子曰:君子慎独。就是说,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都能够得到大家的称赞。面对诸多的诱惑,如何用心,如何去做?扪心自问,是否能战胜这些欲望的诱惑,把握好这些尺度?返观自照,这些境界就是一种考验,考验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态度。需要好好地反省自己,并且要谨小慎微自己的行为,无论曾经怎样都不能越雷池半步。

       因为人必须有道德观念,如果没有了规矩,那未来的生活将一塌糊涂。所以,为了自己,为了他人,要坚守自己,要把握住自己。尤如:春秋时鲁人“柳下惠坐怀不乱”的典故。东汉时杨震的“四知”箴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元代时许衡不食无主之梨,“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清代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北宋范仲淹食粥心安,“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曾国藩著名的“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其所谓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

        以上种种,无一不是自律慎独、道德完善的体现。古代先贤在道德修养方面十分讲究“慎独”,因为一个人只有独自一人时才会表现出自己的真实道德修养来。

        自律是人通过对自己情绪和思维的控制,来达到主动行动的能力。自律的最高层次是慎独。“慎独”的前提是坚定的内心信念和良知,是以自己的道德意识为约束力。做人做事需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有一个目标,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因此,要时时刻刻利用多种形式警醒自己,“有人在与无人在一个样”,“有控与无控一个样”,引导自己达到这种“慎独”的境界。总之,慎独是一种情操,是一种良知,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坦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