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到底离我们是近还是远?

       “禅并不遥远”,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禅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就像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自己一样。大家仔细体会一下,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身边的生活环境不断地变化,不断地更新和改变,而我们从来没有离开过当下的自己,那个始终跟随我们的,能够察觉事物的心是不变的,它就是我们本有的觉性,这个觉性就是我们本有的真心,就是禅。所以说禅离我们很近,人人都有。

       生活禅是院长老和尚为适应现代社会而提倡的一种在生活中修行、在生活中体悟那个不变的自己。生活禅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佛法,深入了佛法,并从佛法中受益,与山林佛教形成了完美的结合。帮助很多人解决了现实的烦恼。

       生活禅三个字分开讲:“生”,在中国象征着一切事物的开始,象征着希望和生机;“活”是一种生命存在的状态;“禅”这个字意义非常深广,它涵盖了世间、出世间,真谛、俗谛一切的法。为什么呢?

       因为禅是心,上至诸佛下至地狱,众生都有心,十法界都没有离开这一念心,唯一不同的就是有觉有迷:觉悟了潇洒自在,任由世界;迷失了众苦相逼,六道之中头出头没,轮回不止,永无出期。大家看同样的东西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所以不得不谨慎。

       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如果我们这一世没有好好把握并珍惜佛法,那么,我们这一期生命业报结束的时候,我们能去的地方只有六个,而且是被选择。我想不用说,大家就已经知道是哪六个了:天人的福报,由于是有漏的,终究有享完的时候;如果生在人间,就要忍受各种的苦,这种苦有逼迫性,由不得自己。

       比如生老病死,你不想有生老病死,不可能。只要你到了这个娑婆世界,这些都是你要解决的事情,这些烦恼和问题不解决,注定了永远受苦。很现实,就如同刚才所说的那样,众苦相逼,六道之中头出头没,轮回不止,永无出期。

       所以,珍惜我们现在的环境,好好地精进努力,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其他四道就不用说了,大家都不想去。大家看,觉悟了就自在,迷失了就要承受各种痛苦,所以学佛的这条路上必须谨慎。

       “生活禅”三个字连在一起,非常具有诗意,那就是生活在一个从没有离开过的地方,我们的业报在不断地变,但是都没有离开自己的心,就是禅,非常奥妙。刚才说的有觉有迷,有苦有乐,要想自在地奉献人生,就必须先觉悟人生,觉悟了才能做更多的利益众生的事业。

       那么怎样觉悟呢?学会在生活中细心地观照自己的内心,脚踏实地地去行,并亲证到自己的本性,这就是禅宗的终极目标。说到禅宗,这个自释迦佛拈花、迦叶尊者微笑,到西天二十八祖,再到六祖乃至今天,这一宗派在印度,中国乃至世界,独放异彩,耀古照今。

       大家看禅宗的祖师们,代代相传,从没间断。就犹如山间的流水,演奏着无声的妙曲,蜿蜒流淌,连绵不绝,给各个时代注入了活力,滋润着每一位有缘的众生。祖师们用他们不同的方式接引众生,完成了相同的目标,那就是利乐有情。自达磨祖师西来把禅宗心法带到中土,从此禅宗就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遍及四海,并形成了地域性文化。

       现在禅宗这支独秀宗派像一位老人一样,饱经沧桑,步履蹒跚而又稳健自如地向我们这代人走来。为什么说他沧桑,说他蹒跚?因为他经历了千年的艰辛,有太多太多的不可说不可说。说他稳健自如,因为他不生不灭,从没有衰老过,从没有改变过,还是那样的如如不动,犹如虚空一样坚固。不变的是虚空的本性。同样,我们每个人的真如自性,就像虚空一样,坚不可摧。惟此佛性圣凡同禀,蠢动含灵皆共有之。

       那么,怎样才能参透这个在圣不多、在凡不减的真如本性呢?《圆觉经》云:“当观此身,四大假合,坚固归地,润湿归水,暖气归火,动转归风,四大分离,今者妄身当在何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人的这个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组成,骨头牙齿等坚硬的部分属于地,血液、汗液等液体属水,人的体温属火,呼吸属气,当这个因缘和合的身体四大各自分离的时候,我们自己去哪里了呢?

       要想参透这个神秘本有的自己,就必须沿着前人的足迹继续走下去,在日常生活中细细地体悟,观照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处,培养自己的观照能力。日久天长,持之以恒,心念专一了,功夫纯熟了,因缘时节到了,在刹那顷自然就会体悟到那个当下的亲切的自己。

       从出生乃至无始劫以来,从没有离开过自己一步,原来它就是我们本有的真心,十方众生共同的法身。它离我们不远,就在举手投足间,如同古人所说,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这就是禅,虽然说禅并不遥远,但任何一个法门都需要脚踏实地去行,去做,否则我们只是一个迷失的旁观者,得不到真实的受用。

       我的演讲即将结束,最后,我用宗门独有的方式,来结束我的演讲,一首偈子:当下无心便是家,历代祖师就传他。达磨西去他还在,心地生成般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