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跌倒的人,往往都是因为过于相信自己

       什么是修行?就是改善生活模式,让自己走入一种良善品质的生活模式;以道德约束自己,以慈爱善待他人,这样就是最基本的修行。所以懂得修行,才是懂得过生活的人。

  当我们越深入经藏、越发精进修行的时候,我们的气质将会有明显的改变;气质是无法骗人的,因为修行的内涵,都会表现在日常的威仪当中。当我们的内在存有正法的内容与精神时,将会自然表现于外;而外在的威仪,也会直接或间接影响他人、利益他人。

  我们千万不要过分相信“自己”——容易跌倒的人,往往都是因为过于相信自己、太过自以为是。所以在修行的路上,我们一定要依止一位上师、善知识,善知识的德行与佛学的内涵,将能引导我们走向彼岸,也能增进我们修行的力量,进而利益众生。

  我们拜佛的时候,要将额头碰触地面,因为大地上的一切,都是我们生命的父母。我们要以如此谦虚的姿态,爱惜、敬重世界,尊敬他人以及一切生命,这才是我们礼佛最大的意义。因此,我们要以此礼佛的心态,来修持惭愧、谦虚与珍爱一切生命的修行。

  闻、思佛法,进而依教修持,就是为了使我们了知自己与一切生命,都有成佛的可能性;原来一切的生命体都有佛性,只因被无明覆盖,才无法亲见那清净的本性。我们只要透过佛陀教导的方法,精进修行,就能开发纯善的本心,豁然开朗。

  一位成功的佛教徒,应该朝向完美的人格发展;完美的人格,应当具备多闻、睿智、清净、直率、慈爱、诚信等特质。佛陀,就是这完美人格的养成者——具足大智、大悲与大雄力。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有魄力的修行佛法,开阔心量、完成此伟大完善的人格。

  修行就是要升华自己,增进自己的善慧、慈悲与无畏;让自己向着佛陀的内在而发展。从决定修行开始,就要加深自我的知识、慈爱与至觉的内涵;消融自己负面的习性与烦恼,让心像虚空一般,包容并摄受身旁的一切。

  佛陀曾经开示阿难尊者,每一众生由于前世的用心不同,才会有或善或恶的果报,因为一个或善或恶的身心行为,都会感得与其相应的善恶报应。因此,每一个有情生命的遭遇,才会如此不尽相同,我们才应该更要努力断恶修善,精勤圣道,不要枉费人身。

  如果希望在修行上有所进步,就必须先懂得改变自己,改变过去不良的习惯、改变恶口等的不善言语、改变不善的念头。我们要想尽办法改变自己!征服自己!减轻对自我的执着,才有开发无量潜能的可能性。

  不论是出家或是在家行者,有三件事情必须谨记在心:

  第一,忍耐孤独、寂寞。修行,就要学习挑战自己、突破自我,所以我们要能够忍耐孤独与寂寞。
  第二,人忙心不忙。不管出家或在家,服务道场、服务众生时,总有相当忙碌的时候,但还是要使心安住于佛法,不让心产生压力。
  第三,人闲心不闲。空闲时,也不能因此懈怠,内心仍应不忘修持,以及关心佛法的弘扬,并经常警惕在心、时时为此而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