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适当的舍弃,才会享受到财富

       佛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学佛的人大致都深知这句话的哲理。作为一个凡夫俗子,我们有着太多的欲望,包括对金钱、名利和情感。这没什么不好,欲望本来就是人的本性,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动力。

       但是,欲望又好像一头难以驾驭的猛兽,它常常使我们对人生的舍与得难以把握,不是不及,便是过之,于是便产生了太多的悲剧。因此,我们只要真正把握了如何适当的舍弃,与佛结缘,便等于把握了人生的钥匙、成功的门环,才会真真正正地享受到财富。

       佛说:"财富是从财布施得来的。"现代人一味追求财富,你争我夺,搞得天下大乱。对于一切事理、业因果报,看得最清楚、最透彻的还是诸佛菩萨。佛说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总是一心想得到全国所有的财富,好作为自己死后的陪葬。有一天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如何敛财的好办法。国王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儿,于是他就对天下人宣布说所有人都可以带自己家的全部金银财宝向公主求婚。一时间全国的人都沸腾起来,大家都纷纷拿出自己家的财宝向皇宫奔去。没过多久,国王就收集到了全国上下所有的财宝,并将其全部储存到国库里。

       有一个小伙子也非常想拿着财宝去向公主求婚,可是他们家太穷了,连一枚金币也没有,于是整日在家里长吁短叹的。他母亲不忍心看着儿子一天比一天憔悴下去,就悄悄给他说,他父亲死时嘴里含了一枚金币,可以拿出来去向公主求婚。小伙子听后非常兴奋,于是马上就去撬开了父亲的坟墓,果然看到父亲嘴里含着一枚闪闪发光的金币。

       小伙子一拿到金币,立刻就往皇宫赶去。天上有一位老禅师,看到这一切后,也决定赶去皇宫去看个究竟。小伙子拿着金币赶到皇宫后,国王非常得生气:"全国上下不是一点金银财宝都没有了吗?你的金币是从哪里得到的?"可怜的小伙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国王的问题。

       这时老禅师出现了,笑着对国王说:"这枚金币是这个小伙子的父亲死时放在嘴里一块陪葬品,唉,小伙子的父亲死后连一枚金币都带不走,更何况你死后想带走全国上下所有的金银财宝呢?"国王听了老禅师的话后,面红耳赤,明白了自己以前的想法是多么愚蠢。

       老禅师看到国王如有所悟的样子,于是又接着说道:"生前多布施,下辈子这些财富还是你的,财富都是从布施中得来的。"国王终于大彻大悟了,他打开国库,不仅把收集来的财宝全部物归原主,还从此以后每过几天就开放粮仓,救济穷人。

       钱财与我们的生活,有分不开的密切关系,有的人一生都在为钱财劳心伤肺,结果没有一天享受到财富带给他的快乐。那么他得到的财富就称不上是真正的财富,在我们的一生中只有舍弃一些东西,诸如:贪、痴、嗔......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财富。佛谈舍得就是这个道理。金钱固然重要,但也不要做金钱的牺牲品。

       有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边散步,忽然发现地上有一堆黄金,可能是谁不小心掉下来的。这时一个僧人也看到了这堆黄金,闭目念叨着:"这可不是好东西呀!会杀人的。"僧人念叨完后匆匆就走了。

       这对好朋友心里禁不住说:"这个傻瓜!挖出了黄金,这么好的事他居然说不是好东西,真是天大的傻瓜!"于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那个僧人真是太愚蠢了,人人都渴望的黄金在他眼里居然成了杀人的东西!"另外一个人也若有所思地点头称是。

       于是他们两个便开始讨论怎么才能把这些黄金安全拿回去。其中一个说:"白天把它拿回去不太安全,还是晚上拿回去好一些,我留在这里看着,你去拿些饭菜来,我们在这里吃完饭,然后等到天黑了再把黄金拿回去。"另外一个人就照他说的去做了。

       留下的那个人心想:"要是这些黄金都归我该有多好呀!等他一回来,我就用木棒把他打死,这些黄金就全是我的了。"回去拿饭的人也在想:"我回去先吃饱饭,然后给他的饭里下毒药,他死了,黄金就全是我的了。"

       他刚一到那里,另一个人从背后狠狠地用木棒打死了他,然后说道:"亲爱的朋友,是黄金逼迫我这样做的。"然后他就端起朋友拿来的饭,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了。没过多久,他感觉肚子里像火烧一样,他知道自己中毒了,临死的时候说道:"僧人说的话真是太对了!"

       佛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其实都是贪念惹的祸,如果舍掉了这些东西,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你争我夺的情况发生,说到底这些人最后都成了金钱的牺牲品。

       佛说:"懂得舍弃才可能有所获得。"

       对人生来说,舍弃本身就是一种智慧、一种清醒,更是一种金钱买不来的财富。人们应该舍弃世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舍弃贪、痴、嗔;舍弃梦幻泡影、虚妄,舍弃一切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你才可能获得更多的"财富",正所谓有所失才会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