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禅中悟出真实感情?

       从禅道中领悟情感,是一种大彻大悟。

       有一天,老和尚带小和尚出去化缘回来,经过一条小河,河水上涨且无桥。一个漂亮女孩想过去又怕水深,老和尚就背着女孩过了河。回到寺里,小和尚问,师父:你不是说男女授受不清吗?那你怎么还去背人?老和尚说,我背女人在过完河后就把她放下了,你怎么现在还没有放下呢?

       这个故事也可以从男女感情的角度来理解,在处理感情问题上,该放手的时候就一定要放手,否则就是自寻烦恼。现实生活中,很多男女之间就是为情所困,最终而产生了人间悲剧。

        还有个故事也是取自日常生活,故事的过程或者某些环节我们都有可能遇到过。

       香岩智闲禅师原是百丈门下最为伶俐的学人,他在百丈面前可以问一答十。在百丈圆寂以后,沩山灵禅师为了使他能透过祖师关捩子,便叫他说一句佛的奥义。香岩被这一问给难倒了,他多次请求沩山给他说破,但沩山说:“我如果说破,你听懂了你会怪我的。

       再说我就算说出来,也是我的,不是你的,你也听不懂,这个一定要靠自己去悟。” 香岩没办法,只得礼辞沩山游方。有一次,他在作芟除草木的农活时,正在挣扎于佛家的道,思乱如麻,快要走火入魔了。正在这时无意中将一块石头向远处一甩,那石头正好击在竹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不料这一击脆响正好叩启了香岩的悟道之门,使他豁地顿悟了。

       故事虽也是讲禅悟,但也让我们悟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爱情是什么,没有人能说得清,绝知此事要躬行。

       禅道真的朴实而高远,说它朴实,就在于它的一切皆取自自然;说它高远莫测,又是因为它洞穿了自然和人类的一切,从“看山是山”,到“看山不是山”,再到“看山只是山”,这中间的起承转合,揭示了“自我”从“原我”中分裂、流浪,再实现从人类“自我”到更加自然平常的“原我”的回归。

       “一踏踏翻四大海,一掴掴倒须弥山。撒手到家人不识,鹊噪鸦鸣柏树间。” 经历了踏海、掴山的奇特玄妙,即可从奇特境界转身而出,撒手到家,不为人知,在鹊噪鸦鸣、庭前柏树子上感悟到平凡而真实的生命情调。

       人类文化是精神的载体,是精神的表达。禅道的终极目的是以引领人们回到自身的精神家园作为终极关怀。禅宗不愧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这样的精神在今天、在当下的禅宗圣地少林再一次得到传承和光大,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