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认识:从过程选择到一念之间

       对于生命的认识,是围绕一句什么话来产生的呢?中国文化有这样一个结论:生命就是命——命也,时也;时也,运也;运也,气也;气也,机也。是这么一条人文主线。

       尽管我们讲天地人和,讲天人合一,讲明心见性,但这条主线是不变的,东方文化里这条主线非常清晰。结论就是我们对生命的认识,就是对“命”的认识;对“命”的认识就是对“时”的认识,识时务者为俊杰;对“时”的认识就是对“运”的认识,运气也,就是运用气的能力,运用气的能力高你就运气好,运用气的能力低你就运气不好,运气的奥妙是运用气的能力来进行选择的;

       有一种表达叫一个国家或一个人“气数已尽”,最后落到哪里去了?落到气机那里去了。所以,以气机讲时运,以时运讲命运,最终对生命的认识一定要谈到命运。生命在分段里头这一生只有一次,所以人的认识非常珍贵,它一定是生命的拐杖或者生命的翅膀,一定绕不开。

       我们先从“机”讲起,气也,机也。中医讲气机:气机发动会怎样;气机不通会怎样;气机疏导会怎样……讲的都是“机”,它代表的是什么?代表机会,贬义词有讲机关算尽,我的表达是:机,代表一个处境,我们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有一个处境,每个人的处境就是每个人的机!

       “处”和赴、外、仆、朴、卜、卦等字都有关联。在《易经》课程中我们有讲到“处境”和“外境”,外,一捺断了是外,一捺连上是处。奔赴,奴仆,抱朴守真,都和占卜的“卜”有关系。中医开药方叫开处方,不叫药方,开方的那个便签叫处方,为什么不叫药方呢?“处方”代表时间、处境(“机”就是处境),不是狭义的时间,是广义的时间。

       中国文化的五术“山、医、命、相、卜”都离不开对“时机”的把握。处方,即时方,开的是时间的方,所以中医开方不叫“药方”叫“处方”。这个药为什么能治病?实际上这个药是主时间的。我们的这个处境是什么决定的?是时和间决定的!时是天,间是地,时、间掌管最大的权,叫权颐或权宜。中医的方开的是时方,人生的方开的也是时方。

       因此,我们对生命的认识,实际上不是对自我的认识,而是以对“时间”的认识为主线来产生的。同样,也是以“与时俱进”来为背景的,《易传》提出:“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又说:“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所谓“进德修业”、“终日乾乾”即“自强不息”;所谓“及时”、“与时偕行”,即以自强不息与永恒变化的客观世界保持一致。

       也就是说,世界永恒变化的性质,就是人应自强不息的根据。所以中国文化的人文是与时俱进的人文,与“时”俱进,不是与人俱进,也不是与善恶俱进。基于此我们开的方是时方,我们的处境代表时和间。我们可能过往理解得不够,把“处境”变成了“事物”,一旦是以事物为处境,那我们变成了物是人非,这样的人生是有问题的。我们要把它转换成“人是物非”。

       过往我们对人生的认识变成了事和物:来一件好的事物就高兴,来一件不好的事物就不高兴,现代教育让我们对事物吉凶本身的认识很清晰,化验单指标好就是身体好,不好就是身体不好,我们对事物认识学的尽管很多很深,但是我们对“时间”的认识很多时候是个零。我们要想想是什么决定了是好事或坏事?背后一定有东西在主宰,我们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们不要物是人非。

       对生命的认识就是基于对时间的认识这条主线。真实的生命要回到生命基本面的角度和立场来观察,生命基本面的角度和立场就是时间,而不是事物。“外境”是事物,是身外物;但是“处境”不是身外物,我们很难置身事外。事是外境,物的转换很快,但是处境是很难转变的,因为钱和物根本改变不了我们的处境,钱、物、社会地位根本解决不了人生的问题。

       在中国文化中,人生的问题是由智慧解决的,不是钱和物解决的。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就是钱和物能解决所有的事,中国文化没有这样的价值观,这是高度互补。中国文化是培养贵族的,它是基于你先有了钱和物,再来探讨这个问题。没有钱和物很简单,先把钱和物丰富起来,再来探讨后面的事情。

       机是处境,谈到机,就绕不开吉凶,中国文化是趋吉避凶的,机里面就有吉凶。我们过往对吉凶的理解和认识,简单地说:你想要的来就是吉;你不想要的来就是凶。过年祈福,心想事成,想要的多多来,不想要的不要来。想要的都来了就是吉,不想要的都来了就是凶。这是我们每个人的人文价值观,吉凶很容易建立。

       但中国文化是怎么表达吉凶呢?“当其位则吉,失其位则凶”,讲的是“位”,所谓吉,当其位也;凶,失其位也。《易传·系辞》:“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现矣。”《易经》是中国文化里面最重要的一本经典,是元典,包罗万象。所以孔圣人50岁才开始究“易”。“贵贱位矣”。贵贱只是一个位,吉凶也是一个位,位置代表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