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下人有上上智

       唐代的六祖慧能大师,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划时代人物,达摩以来的禅学经其革命性的改造,一花开五叶,形成五大宗派,即伪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其后禅宗丛林遍天下。

       慧能著述的著作也被尊为“经”,名《六祖坛经》。但是,这样一位大智者,出家前,却只是一位砍柴的樵夫,既没有读过书,也不懂得看书、写字,由此可见,往往“下下人有上上智”。

       其实“下下人有上上智”这句话,也是慧能大师说的。当年,五祖弘忍要大家写一偈子,看看大家学修的境界如何,神秀写的偈子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试,勿使惹尘埃。

       因不懂字,他不知神秀写的是什么,就对当时江州别驾(地名、官名)说:本人不识字,请为我读读。听完别驾对神秀偈子的读诵后,他对别驾说:本人也有个偈子,麻烦你代为书写一下。

       别驾轻视他没有文化,对他说:你也要作偈子,真是稀罕事呀。为此,慧能讲道: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慧能的偈子,就是千古传颂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还有个典故说:佛陀时代的周利槃陀伽比丘,是个弱智的人,学什么,做什么,都不会,佛陀安排他扫地并教他颂“拂尘除垢”偈。可他反复扫也扫不干净地,偈句反复记也记不住。但是,佛陀对他没有失去信心,而是鼓励他,帮助他扫地记偈子。

       长年累月,他慢慢的扫得好了,偈子也慢慢记住了,还进一步体会到“拂尘除垢”的意义。周利槃陀伽认为,尘垢是两方面的,一是外在的,是看得见的灰土瓦石,容易清除,另一是内在的,是看不见的贪嗔痴,要用大力才能清除。

       经他不断地扫地,不断地持偈,后来,终于了知法性,获证真理。解脱之后,他去见佛陀,说:佛陀,我已拂除心内的尘垢。周利槃陀伽的修行故事,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