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常”?

       大家如果读过《周易》,你会发现有很多元亨利贞的内容,主要讲吉凶。但《易经》本身没有这个内容在里头。《易经》主要描述自然规律,讲的是“道”。在汉字里,一二三四的“一”和医生的“医”、易经的“易”、还有意见的“意”,这四个字从音和意来说都很像,都是从同一个地方来的。“易”字是日、月合一,它对应的是明,非阴也非阳,但是如果一落到阴阳里,它就变成讲吉凶了。

       在认知自然规律上,现象本身没有吉凶,生灭或者生死都只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是自然现象。我们不能把夏天讲成吉;把雨天讲成凶;把冷天讲成祸,这是“常”,是自然规律。但是在《周易》的层面,也就是儒家的层面,他确实有吉凶的分别。

       儒家的入门是从吉凶善恶开始分别的,开始进去的时候有善恶、是非、好坏、对错,因为刚刚开始学,但是到“易”的层面就没有了。如果从中国文化的根上讲,你觉得他好或者他坏,就已经偏了,“常”没有阴阳之分,更没有善恶、是非、好坏、对错之分。

       经典文化中,对于自然的表述有一个很最重要的字,就是这个“常”。要记住这个“常”,平常的“常”或者非常的“常”,道德经讲“非常道”,佛学里面也有这个词,叫“如常”。这个“常”代表什么?他代表一个规律。

       这个规律从哪来?生命的规律从哪来?天地自然的规律从哪来?都是从“道”里面来的,“道”生“一”。中国文化有三本最重要的经典,第一本是《道德经》,第二本是《易经》,第三本是《黄帝内经》。《道德经》把人的思想归到了“一”上面去;《易经》把人和自然的关系归到了“一”上面去;《黄帝内经》把身心,即身体和心灵的关系归到“一”上面去。这个“一”与西方文化1+1=2的1不同,中国文化的1+1还是等于“一”。这三本经典把中国文化全部融会贯通,演绎了“一”。

       我们讲“常”的表达方式,比如说我们现在夏天穿短袖,你不能讲穿短袖吉祥,也不能讲穿短袖很好,夏天就应该穿短袖,它是个“常”,这个短袖就是“常”。也就是说夏天如果穿羽绒衣就是不“如常”的状态,偏离“常”一定出问题。

       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夏天都应该穿短袖,跟身份、阶层、心性没有关系。感悟中国文化的这个“常”很重要。棉衣、羽绒衣都是保暖的,冷天穿才是“如常”,不是冷天穿就不“如常”,既没有善恶也没有对错。但如果你不按照这个规律去走,这个生命是走不远的。从生命规律的角度谈养生,就是回到“常”的思想中谈养生。

       生是一个起点,命是一个结果,归起来叫生命。中国文化对生命最重要的理解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我们跟着经典思考,人的一生中有两件事情很重要,第一是了解自己的身体,也就是了解自己的生命,每个人的起点或者讲“根器”是不一样的;

       第二是了解自己生命在什么地方运行,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像同样一部车是在高原开,还是在沙漠开,他是不一样的。当然,生命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世界产生,他是万有的。

       但就当下而言,我们生在这个世界,就是佛法里讲的娑婆世界或者我们讲的太阳系,我们是人,你就得了解人,要学习了解自己,还要学习了解这个世界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