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修身养性的五大智慧

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能谨慎自律,操行自守,不欺暗室。中国历代文人学士受“慎独”思想的...

禅悟2017-06-10

做人的佛法

人们常拿“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来安慰自己,开导别人。是的,谁都不可能得到想要的一切。然而,谁说人生...

禅意2017-06-09

情绪急刹车

几乎每个人都有情绪冲动的经历。有时,看到别人火冒三丈,觉得很不值,鸡毛蒜皮的一句话怎么也当真?这个...

禅悟2017-06-09

人生之苦说不能尽,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

要说佛法能使人离苦得乐,先来说明苦,迫恼身心,使人们不得安然谓之苦。世间苦事无量,如三苦、八苦、十...

禅悟2017-06-08

心圆烦恼消

每一个人都会有烦恼,但重点是我们如何去看待、转化这个烦恼。其实,就是取决于每个人的心量大小。...

禅学2017-06-08

人生之苦

静观人生之得失荣枯,举凡所见所闻,大都愁城过日,叫苦连天,能称心如意,逍遥自在者,真是罕之又罕!何...

禅意2017-06-07

枕佛书,听花语

一山,一溪,一茅屋;一田,一路,一桃花。很喜欢这样一种意境,沿着弯弯曲曲的小径,寻找世外桃源。大凡...

禅韵2017-06-07

爱心、安心、顾好心

现代社会因为人心不安,所以会觉得社会不安定。其实,问题的来源还是在于人心;“心”能安定下来,则日常...

禅学2017-06-06

生活的美学

人,要生活,就离不开衣食住行、行住坐卧。你看,有的人身着绫罗绸缎,却自惭形秽,因为他没有内在的美感...

禅学2017-06-06

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

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一生也有六七十年的岁月。在这一段漫长的人生里,如何去打发时间呢?社会上的一般人...

禅意2017-06-05

舍可医治贪之大病

佛家说:“人生本来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各种欲望。”很多时候,欲望过多、过强就成了贪病。钱多了还想再...

说禅2017-06-05

修行不计过往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从字面意思来看是说,人都有佛性,只要能弃恶从善,即可成佛。其实,这句话中的“屠...

禅悟2017-06-05

觉察自己的偏执

人生在世,总有许多烦恼。佛法的根本精神就是要教人断除烦恼,怎么做呢?方法很多。当我们追究烦恼的根源...

禅意2017-06-04

给自由和幸福腾个空儿

忙、累、烦,这三个字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三字经”。但是在忙碌中我们常常忽视了生命里具备的两种力量:...

禅悟2017-06-04

善心的熏习

庄子曾说——万物自然皆平等,但是,物却自贵而相贱。世上之所以有分别,就是因为“有我”,而且自以为高...

说禅2017-06-02

别把忏悔流于形式

第一句罪从心起将心忏,我们所造的一切恶业都是从分别心、违背因果这些想法,从虚荣心、嫉妒心,从这些邪...

说禅2017-06-02

独处随缘

独处不是孤立,是为了有更多的时空,将身口意投入修养;使得自己不至沦于智慧的贫穷,做一个同于凡俗的出...

禅悟2017-06-02

学佛者当学愚公,细水长流真精进

相传古代在太行山下住着一位老人,名为北山愚公。他们一家人每次出入时,都会被家门前的大山挡住出路,非...

说禅2017-06-01

降低一分渴求,得到一分幸福

我们妄念杂染的心,要用菩提正觉,用禅定养心,用念佛清净,心中充满般若,降低心中的一分欲望,就能涓涓...

禅意2017-06-01

运用佛法的智慧,转变生活中的逆境

在佛教中,对待痛苦的方法,跟世间人截然不同。世间人对痛苦非常害怕,到寺院里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自己...

说禅2017-05-31